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www.holyheart.org.tw, www.holyheart.com.tw, Taiwan
TEL:+886(0)33788755 ; FAX:+886(0)33787652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長期讀者 黃文鶯 師姐 閱讀《大道規範》後 心得分享~


後學自2008年開始學習大道系列叢書,從中挖取到不少寶藏,很是歡喜。現把從大道系列叢書第五冊《大道規範》中挖出的寶藏及自己的感悟與各位前賢分享。望能得到各位前賢的指教。
後學 黃文鶯

天地有情

天地有情長養萬物眾生,眾生有情仁民愛物。天地之有情,在於大公無私,對萬物皆一視同仁,同護同佑同關照;人類之有情在於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行徑與萬物眾生共榮、共興、共生存。
    天地能給予萬物眾生生生不息之資糧,又能給予平等無私的護佑,天地不會因人類的推崇、喜愛或厭惡而更改迴圈秩序或變更既定天律。人類能以萬物之靈長生活於人世間,是因人類有思考能力!人類可通過思想觀念的轉化來化除累世的不良業因,改變與防阻天地失序給眾生帶來的災難,從而給予自己存活的空間!因而古雲:“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
天之大德乃好生,地之大德乃養生,人之大德乃放生與護生。人類若真想有一個和平、和諧的光明世界,就應效法天地之大德,改變自私自利的落後意識,以萬物與我為一體的先進理念,從慈悲喜舍中去成就自己,成就眾生。

意識創造一切

凡塵中的一切都是由人的思想意識創造出來的。由於大多數人都沒覺悟到他們在這樣做,所以當所謂壞的果報現前時,他們往往會否認自己的思言行與它們有任何關係,並否認是自己創造了它們。
 而世上發生的一切大事件都是由人類的集體意識共同創造出來的。從廣義上說,所有發生的“壞”事都是人類的選擇,但錯不在選擇它們,而是在稱它們為“壞”。當人類稱它們為“壞”時,就是稱自己為壞,因為是人類創造了它們。但是由於人類不能接受這個說法,所以他們寧可拋棄自己的創造也不肯說自己是壞的。這種心靈上的不誠實使得人類不願對世界的狀況負起責任,所以世界的現狀也就難以得到改善。
需要瞭解的是在宇宙中,沒有情況是好的或壞的,好壞只是人的想法。人所處的環境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於好壞的標準也就不同。此外宇宙中所有的狀況都是暫時的,沒有一件事維持不變,但一件事往哪個方向變卻操之在人類的思想意識。
所以若希望世界走向幸福、光明,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人類的集體意識。


人生是個自我創造的過程

在這相對的凡塵世界,有陰必有陽,有好必有壞,有晴必有雨。然而要明白相對只是表像,相同才是本質。所謂相對只是同一能量的不同層次的表現。瞭解這點,你才不會被表像所迷惑。
你創造了這個相對世界,是為了體驗到你在觀念上已知道的東西。就最終的邏輯而言,除非你面對了你不是的東西,否則你無法經驗你以為是的東西。你得藉由你不是的東西來界定你自己是什麼。
所以對於人生中出現的每種狀況,不論是好是壞都應欣然接受,勇於承擔,不論願與不願,皆一律平等對待,不要有分別心,不要排斥自己所厭惡的,不如承認它是自己所創造。因為只有接受它,你才能找到改變它的力量。如果你排斥它,認為是別人對你所做,你便剝奪了自己對它做任何事的力量。
改變任何事的第一步,是瞭解並接受它現在的樣子,如果在個人層面上無法接受這一點,那就經由你的理解“我們全是一體的”去同意它。然後想法去造成改變。做任何事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對宇宙做出你是誰的一個聲明。以這個方式去做,人生就變成了自我創造的過程。
眾生無邊誓願渡

  佛之四弘誓願之一是“眾生無邊誓願渡”。何謂眾生?《壇經》曰:“所謂邪迷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所以誓渡眾生就是要把自己心中這些不良的心念意識化除乾淨。
佛只是給眾生指明真理所在,並隨緣給出許多方便修持法門。眾生若不悟真理,不清除垢穢意識,欲仙佛來引渡,無異是緣木求魚。要明白“自性自渡,而佛不能渡”。眾生清澈自己的本靈才是最重要的。
“自性自渡”,在於“自己行為自己了,自己功果自己召,自己業報自己消”。六祖曰:“何名自性自渡?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渡。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渡,邪來正渡,迷來悟渡,愚來智渡,惡來善渡,如是渡者名為真渡。”
如是才是讓眾生真正明瞭人世間的因果法則的定義,讓自己能親身體驗生活的苦樂酸甜,自嘗果報,並在體驗中增長智慧,通過對以往不良含因的改造來成就自己,使自己真正得渡
煩惱無邊誓願斷

四弘誓願之二乃是“煩惱無邊誓願斷”。就是要用自性般若智慧除卻虛妄思想心。
人世間有太多的煩惱種子,故而人常為煩惱所困。然而正是因為有煩惱,才會有菩提種子來成就智慧的開展。故六祖說:“煩惱即菩提。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但並不是每一位眾生都能將煩惱視為菩提種子的提升,有的人不但沒能將煩惱因斷除,反而使因果之牽纏更加嚴重。讓煩惱成了進道修持、學習工作及家庭生活的絆腳石。
為何會這樣呢?原因就在於對於很多事,人類都習慣聽從別人的決定,不肯聽從自己的靈魂及自己的經驗。而且往往事情越重要,就越少傾聽自己的經驗,越是準備接受別人的意見或經驗。殊不知別人的意見或經驗只能當作參考,不能視為必然正確,因為別人與你所處的時代、環境、空間等皆不相同。如果只是服從別人的權威,不能從自己的實際經驗中去了悟人生實相,就必會被煩惱因所困,難以轉煩惱為菩提。
  所以要化煩惱為菩提,除了要博學多聞,還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際經驗作為資本,由經驗中增長智慧,通過聞、思、修的過程來將煩惱因消除殆盡,成就菩提種子因,從而讓自己入於無憂無煩的境界。
法門無盡誓願學

四弘誓願之三乃是“法門無盡誓願學。” 學什麼?當然是學習真理。通過學習真理來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識,彰顯真如佛性,以真理來成全自己。
如何才是真學?就是要自見本性,常行正法。《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能透過這虛妄不實的現象見到真如本性的妙作用,有意識地生活在人世間,那就是在創造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不學,就會被這幻覺所迷所困,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一生。所以要勤學真理。對於經典要能融會貫通,悟其真實含義,而不是執著於文字般若,使自己遭逢文字障礙。要明白所有法門只是幫你達到覺悟,憶起自己真正是誰的工具,若你已覺悟到自性如來,就不需再執著於任何法門了。故《金剛經》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又《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如來指的就是眾生的自性如來,而不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
    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倘若在此地行得通,到彼地就行不通,那就不是真理,只是治理條件規範中的道理而已。在天地間,只有用真理行世,才能了脫三界的困擾,從而回歸本性。否則若只是畫蛇添足,執著于有為法,如何可見到自性如來?

一如 2010.12.2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