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學自2008年開始學習大道系列叢書,從中挖取到不少寶藏,很是歡喜。現把從大道系列叢書第七冊《大道佛心》中挖出的寶藏及自己的感悟與各位前賢分享。望能得到各位前賢的指教。
後學 黃文鶯
大道佛心
大道者,“摩訶般若菩提薩埵”的本質,即無私、無為、無我之本來體,是潤生修持的因本。
大道者,是一切演化的根本,任何一位有情眾生,皆在大道中演化。天地人,無極、虛空、宇宙之演化,亦是大道的輪轉。又演化正是把大道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來作彰顯印證與注腳,創造萬物的成長,成就眾靈子的福祉。有情眾生正是在演化中成長自己,成就自己的“智慧與福德”。
佛心是佛菩薩最重要的根本心,佛心的一切,是佛的明燈基礎,是把心中的明燈來展現,照耀三千大千世界,傳承永不熄滅。在“佛心”中以自己成就為根本,以下化眾生為基礎。讓有情世界的芸芸眾靈子,皆有成就的契機。
佛心,也是聖賢心,神道心,仙佛心,高真心,及一切有情的崇德心。一切有情,無情,非情的眾生,皆以佛之心來成就其因本的開創。三教所闡述的本質亦在於此,不論儒道釋耶回等宗教派脈,皆以無分別心而論之!
佛心者,是已成就者、是為“覺者”。佛是覺悟有情的大智慧者。佛菩薩、仙神聖道皆是如此慈悲博愛心。佛之心,即仙之心、聖之心、神之心、我個己之心。人心可以上升與下墜,是何種心,皆是自己所行所為中來體證,不是上蒼來監督,乃是自己來監管自己之心,與一切修持與成就的作為,即是本識也!
無極大道院
無是一切的根本,是無之存有的初始,是至高存有之實際開展。“無”是把一切心法存在於實相界中,使其能達至示現的表彰。無之存有,更是一切法界含有的總根源。
極乃是至高的界限,在極之端中,任何一種世相與色法皆有實際的本質。極中極即是盡矣!是正好把反面的一切來開展,即否極泰來。由初始至極盡,乃是一切現象界的本體性。極之端即盡,必以極再相循的反面,是以“極”再回歸於本來中,本來體內。又“極”之所示現,正是把“無”之所有來串連,又以極之端做回復也!
大是以小為相互對比。大之限是否無止境,或是大而有所限制,要看大的總合體是如何!大是廣又深,融合了一切可見與不可見之的極限,“大”的深廣必具足個體之存在的組合!人不可謂大,但在天地中並列三才為大,在天地中、宇宙中、虛空中,皆是無遠弗屆的大實際,且更深更廣。一切由初小來開展才能大有,由小而大才能促成更深遠,更廣大,而可謂之大!
一切有情、非情,能動、不能動的現象界中,存在的過程正是道之總合體。人世間不論任何過程,皆是以道作途徑、作規範、作法則、作基礎才能衍生出生存的相續。不論修持、經商、家庭及種種一切的相互輝映,都在“道”之中來體征。人世間正是把道化作潤生與修持成就的分界點,更能相輔相成而不相互違背,更是自然之法則。
院是杏壇,是教化、教育的處所,即佛堂,即道場。是以學習作規範,以經驗做傳承。人世間若無教化、教育,就無經驗成長的累積,在自己潤生與行持路途中,就會增加諸多的不順與阻礙。更會因知識不足,而遭逢困厄與橫逆的相續。所以教育、教化之傳延是非常重要的。
真諦與俗諦
眾生都喜歡高品質的舒適生活,要達成此目標,必要有崇高的理念。倘若沒有崇高的生活品質思想,必難有崇高舒適的生存環境與空間。
在“真諦與俗諦”中,是以“真諦”作“實行位”,結合“俗諦”應用於人世間,前者是為實際資糧的潤生修持因本,後者是為權巧方便世俗生活的過程。
諦者是至高無限之展現,是世間真修的實行者的依歸、指針,更是回歸超越的大指標!至高的理諦必能以“唯心所識”,來成就法界的芸芸蒼生,就是把“心法”應用於“色法”當中,再去用有為法,來開展一切道務而達至無為!如此才可能回歸於無極理天、極樂世界、虛空天界中。
三大系統
慈惠系統:是把慈悲的恩惠下降潤澤有情眾生,是瑤池所派命的宮堂,也是上蒼遴選的道才,以廣度眾生為依歸,把瑤池最主要的道法與術法,融合相互應用以濟世利人,更以顯化來引渡蒼生。故現今慈惠系統正是蓬勃發展,更能渡引眾生做修持的依歸。因慈惠系統是以成就眾原靈,做修持的先鋒而付出心力、勞力、苦力,其功德皆受到上蒼之肯定。
天道系統:是以明明上帝作主理,更以老中娘作依歸,眾靈子皆是老母娘所化。其在教化的過程中,是以道德做修持,更以日常生活為主體,其在引渡眾原靈之廣大,又比慈惠系統來得更實際,更廣泛。其作為是以上蒼降大道作道引先鋒,在普渡時期,其成就更是可圈可點,甚受上蒼所欽仰與肯定。其在引渡眾原靈中,是以玄關、口訣、合同三者相互輝映,又以回歸無極理天作依歸。更以彌勒心法之境界,來成就有情眾原靈。故在玄關、口訣、合同中皆超過慈惠系統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懿敕系統:更勝於慈惠系統與天道系統。來作主導之目的,即是彌補與修整天道之不足處,又以慈惠系統作導引。懿敕所能給予蒼生的資糧,不僅是把日常生活之修整,亦以含因之改造,來做潤生經驗智慧福德與自性的富足。其目的即是化除往昔修道,必要是修貧道的觀念。而是要超越貧道,達至富足之道,方能彰顯修持的本質,更能符合當今時代眾靈子之所需。
此期修持是要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不可棄離夫婦同修,家庭和樂,若脫離於此,即不可言修持。
家庭能和樂,通貨能具足,因緣皆良善,如此必可減少一切橫逆之阻擋。在修持的規範中,以條理作基礎,將人生的因緣來改造,即是改變往昔含因的錯誤之處,而保持良善的含因迴圈。更能在修持中,即地之道中,給予自己能具足資糧,切切作實行位階,才是作潤生的好種子、好賢生、好道才。
在演化中提升自己
一切有情眾生在此天地空間中生活演化,天地間的眾聖神、仙佛、菩薩等,也都配合著人類生存的演化功能與創造,對天地間的芸芸蒼生進行護佑,更在此世界中,做改造與進化的教育課程。
天地的演化過程,是以人類為主,因人類能思考、可以改造、更有文字記載,其在文明進化的過程遠比其他物種優越,其他物種眾生,皆難有此功能作用與創造演化,更無此契機給予改造,故有人身難得之說。
然而天地的德澤卻並不只限於人類眾生,而是對一切有情、非情之物種皆平等對待。所以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應效法天地之大德,以人類之大愛去護佑萬物眾生,絕不可倚自己的強勢來侵害其他物種眾生。
近五十多年來,人類的科學進化,皆是以人類生存的舒適方便為目標,在心靈與智慧提升方面就顯得比較落後,因此就難以與天地相契合。
人類在現世環境當中,又往往固執己見,受到理障及所知障的阻礙,根本無法有真正修持的理諦來滋潤自己靈性的增長,如此又怎能彰顯自己的佛性,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提升、超越呢?
心為萬法的根本
崇德至高的心性是一切萬法的根本。萬法由心所造,也由心來體證。若無心法,人世間的一切活動都難以開展。萬法是一切唯心所識的開端,亦離不開佛心的演繹。
佛心之名相,是佛家所引用,儒家稱之為聖心,道家稱之為道心或仙心。儒、道、釋三教之傳承,在於把當今現世的宗教,不分彼此,不分高低,不分你我,皆能低心下氣去融合應用於日常生活。把生活與修持兩相結合,更在修持與潤生中,將已往一切不良的積習來作改造。
在凡塵中,不僅是要化除已往不良的積習,更要讓一切有情眾生了知天地的德澤及無極老母的慈恩。要深入契合當初五教聖人立教之本意,了悟五教同源,宗教平等,修持平等,將佛心、聖心、道心應用于修持及潤生,將心法和色法兩相融合,如此而為,才能使自己在現世中得到成長,在此一生中能夠回歸、超越。
真理
一如2011.5.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