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與休歇
覺察就是了悟一切世相,洞悉明白人類生存的一切,與天地演繹的過程,與無極、虛空、大宇宙的演化過程相呼應。
天地的運轉過程,同人類世界的芸芸蒼生有不可抹滅的相循關係。若無法洞悉天地的演繹過程,就難以了知如何回歸,如何超越。人生在世,不可僅是為了生活而生存,必要在洞悉體證人類生存的世相過程中,作自己心念意識的主導。
人的起心動念會影響心念意識。如何在心念意識剛剛升起的當下,把其栓住,使其馴服,並往良善的方向行使,即以良善道德來主理一切,這就需要有覺察的能力。覺察力量,正是禪宗所顯示的根本基礎。
休歇是讓自己在念頭未起前能做斷除。在一個不良念頭升起的當下,必要有休歇停止的動作。一切有情眾生若無覺察力量,即無法有休歇的動作。
休歇正是停止不使向前,是頓悟的基本要求。人類正是欠缺此一根基,不能休歇,才使自己一直沉淪於六道輪回的漩渦中盤旋不息。
泯心存境與存心泯境
泯心存境就是不動心,在起心動念中,不思善不思惡,泯除人類的心念意識,泯除此色心而不入於色法界中,不受環境影響,不受善惡左右。如何做到?就是泯除此心境的向外攀緣,不使心猿意馬奔騰於外。
泯境存心就是泯除環境而不動心,境轉而心不轉,即境受心轉,不轉心而轉境,用心境將現有環境改造成佳境,用心境來成就環境。
泯心存境是轉心,泯境存心是轉境。眾生皆是受境轉,很難轉境。一般來說轉心境比較容易,轉環境比較困難。
一切外在的環境若能轉換順利、順心,必要有覺察觀視功夫,要相當的敏銳才可以促成。如何具備此功力?就是把自己入於覺察與休歇中,再入於泯心存境、存心泯境,一步一步來完成。
泯心泯境 存心存境
一切觀察力,是要破除一切虛妄思惟的建構。若無法真正了知人世間的一切世相,即會受人世間的形形色色所左右與影響,難以對自己的生存給予成長改造的資糧與契機。
泯心泯境是破除一切虛妄與實相的世界。若不能了知泯心泯境,則無法能有向上提升的資本,必受色相左右,從而永遠都會在輪迴之中。在人類生存的實相世界中,若沒有泯心泯境,就無法達至超越提升的條件。
泯心即已無此心之動念,泯境亦無境之動念,更斷除了實相與虛妄的心境。心的世界處於一切清靜與淨慮中。若對外境動心,就無法向上超越。如何不受外境影響,就必要對一切世相有更深一層的提升。
如何能對法界的一切世相來做更深一層的提升,則必要在“存心存境”的過程中,讓自己能明瞭一切世間相,了知一切世間相的本體,而並非只是入於世間又對一切世間相無所了知,無所判別。在一切真實的實相中,天地的長遠,人類的短暫,又能如何?必要靠自己去做成長,給予自己通過三際遷流的過程,在當下去體證人世間的種種行徑,保有一份對自己向上提升的原動力。
存心即是對外相一切能了知,存境則是通過外在的考磨與曆煉達至爐火純青的階段。年長者,正是累積了人世間一切酸甜苦辣的豐富經驗,故其考磨才會減少,而初生之犢不畏虎,初入社會的青少年,皆因經驗不足與不豐富,更不知天高地厚,才導致在人世間有種種的考磨。
存心存境正是超越人世間的基本架構,已經從“見山不是山”,入於“見山是山”的第三層次。即能了知一切世間相,更明白人之靈性的成長是如何了。“存心存境”是由人世間的一切世相過程,來做更上乘的追求,才能達至。
靈性世界
泯心泯境與存心存境,是讓自己的靈性在生存與潤生過程中往上提升,讓自己的靈性來作精神領域的潤合,破除一切虛妄、虛幻的人間假景。
實相界為器物世界,在天地人三才串連的人類世界,若無法將精神領域的靈性世界來潤合,必難以同大宇宙、大虛空、大無極、大天地來做演繹的過程。
靈性世界串連著大地眾生、天地眾生。在一切法界中,色相、心相必要兩相結合。否則若淪於僅有器物世界之中,必難以在精神領域的當下,去成就自己靈性世界向上提升的原動力。
靈性世界串連著大地眾生、天地眾生。在一切法界中,色相、心相必要兩相結合。否則若淪於僅有器物世界之中,必難以在精神領域的當下,去成就自己靈性世界向上提升的原動力。
精神領域的提升、靈性的增長是要靠自己去追求、去創造,靈性世界含藏著過去累世的因因果果,必要了知人類世界是一切生命的改造界。
在天地迴圈的過程與運轉的順序中,必要能將物我合一,即是做到“合為一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我即天地,天地即我,以自己的本質來行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類世界的芸芸蒼生,正是欠缺此一良帖,故常僅會以自己私利的眼光來觀看一切有情眾生,造成汝攻我奸、爾虞我詐,難以做到同天地,同萬物眾生合而為一,更遑論同虛空、同無極或大宇宙合而為一。
在人類世界,要以靈性的本質來作融合,才能在精神的領域中泯除心境、泯除外境,把“一合相”、“一境性”來做更深入的展現。我即天地、我即萬物、我即眾生、我即無極、我即虛空、我即宇宙!不僅在靈性世界中來成長,更是把此無極、虛空、宇宙融合為一體,那才是對自己靈性有一份真實的長遠。若是無法達至此境界,是由於自己受虛幻、妄念、我執、分別所影響,致使自己無法往上層去做提升、去做改造。
實相世界
實相世界由心念意識傳入眾生的心性意念中,由靈性世界作主體,其根本目的是要化除個人的因因果果。
實相世界是器物科技所形成的世界。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中,必要將實相世界與靈性世界兩相融合。人類若僅有靈性世界,就無法將自己來作改造。因此人類不可脫離實相世界,實相世界是以“色法”來成就一切芸芸眾生。然而雖說實相世界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但人類若僅有器物科技文明,靈性就難以有生長的空間,從而無法讓自己向上提升、超越。
人類的生存是以器物實相為依歸,以靈性為主導,從而讓自己進入改造、昇華的過程。要了知人類世界是一切含因累積的改造界。若無實相世界,則一切佛菩薩聖神仙道,皆難以達至超越與昇華,更遑論成長與提升。
實相世界必要處理得完善與盡責,否則,人類世界就欠缺了圓滿,如此更難達至滿圓。這樣又如何在資糧位中入於實行位,再入於精進位與圓滿位呢?在器物世界中,能往上提升自己靈性的再超越,才是自己作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輪迴的奴隸。
心法色法
由靈性世界入於實相世界,必要以心法與色法兩者相互潤合,才可能在人世間開展人類生存的一切原動力。人類世界正是心法與色法的兩相結合。
心法在靈性世界中,是將眾生的原靈提升至回歸點,進而再做超越的基本課程與功夫。而實相世界正是此靈性世界上升課程的資糧,若不經由實相世界,僅存在靈性世界,那是無法讓芸芸有情眾生來做回歸與超越的。
了知一切世相及天地演繹、虛空演繹的過程是做為人類靈性向上提升的主要資糧,必要以心法來破除人類生存的一切盲點與迷思。要能了知人類生存的演繹過程,才有辦法將其在生存過程中進入靈性世界的“唯心、唯識”理念!
了知一切世相及天地演繹、虛空演繹的過程是做為人類靈性向上提升的主要資糧,必要以心法來破除人類生存的一切盲點與迷思。要能了知人類生存的演繹過程,才有辦法將其在生存過程中進入靈性世界的“唯心、唯識”理念!
唯識、唯心世界,正是靈性世界的提升與超越。在人類世界中,作主人或是作奴隸皆由自己來抉擇。人類世界在六萬多年來,無法回歸無極理天、虛空天界、極樂世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分別與我執”的觀念,常對其他宗教進行貶低、誹謗,從而造成自己無法上升、超越。
實相世界是一切含因的累積改造界,眾生的心性能否超越,能否因自己的作為來改變天地的定律?就看自己是否努力,怎樣去配合天地的演繹過程了。
人類世界的一切行徑皆在在關係著未來的一切,是成就、是墮落皆由當下的所作所為來了知。若無法了知,即是鈍!鈍!鈍!在盲盲、忙忙中走完了人的一生。那是何等的悲哀!智者是必須要能作改造、作回歸、作乘越!
人類世界的一切行徑皆在在關係著未來的一切,是成就、是墮落皆由當下的所作所為來了知。若無法了知,即是鈍!鈍!鈍!在盲盲、忙忙中走完了人的一生。那是何等的悲哀!智者是必須要能作改造、作回歸、作乘越!
儒宗聖教與真佛心宗
儒宗聖教是以真理作教化,又以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將人生的修持過程與行徑一一來彰顯,在行持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當下,把生存道德下化於芸芸蒼生。
弘揚真理是不分彼此、不分你我等,讓自己通過修持來超越輪迴、超越生死。如此宗教教育,正是彌補國家教育之不足。宗教最主要的目的即是以教育教化傳承,給予後代彰真如、顯佛性。
真佛心宗是以唯識觀念入於禪宗、密宗的初立宗脈,是替上蒼作教化、作平等、彰真如、顯佛(自)性基本教育課程的道脈。
天下宗教本一家
儒宗聖教在演繹五教的課程中,不分彼此、不分教派,以真理來彰顯人類生存的價值,將宗教間的我執、偏悖、誹謗、貶低來作化除。
真佛心宗是演繹禪宗的本質,由漸修而進入頓悟中,本不立文字,但眾生迷茫,我執嚴重,故難以達成圓滿,必須以文字來成就其不分教派、不分彼此的作為,是以平等為一貫的主體,更是成就超越的因本,在對自我的要求中,達至彼此間的互相尊重、相互讚歎、相互融合!
天下宗教原本一家,只因大地蒼生人種不同,個人習性亦差異極大,故而上蒼將此大道分別演繹,另派聖佛降凡開宗演教,而分儒、道、釋、耶、回......等宗教,讓芸芸蒼生,有一個選擇依持的目標,讓自己心甘情願去做學習與教化的課程並傳承宗教的命脈。
在三教本同宗,五教共同源的本因中,不可輕視其他宗教派脈的教育傳承。每教皆有其優點亦皆有其缺點,相互契入,不分彼此,更能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相互讚歎,才是上蒼平等的原則,是歸返所必須的基本要義。若有分別、我執、誹謗、貶低、輕視,即難以上升極樂世界,更是輪迴下墜的種子。因此必要相互融合,才能言回歸超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