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仔細推敲,此處的信指的是無條件的信仰,這不像科學的態度,倒有點像是迷信,且讓我們來看看信的另一含義。
信者,「信實可用」,有信用,可信靠,可重複驗證,是物質科學的基礎,也是心靈科學的基礎。有如此的穩固定則,自然就能產生「信仰」,與「執障」之信是不太一樣的。
然而,所有具「執障」之信仰,也都可心靈驗證,故也都有很強的行動力,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有所謂的十法界,這兩者究竟要如何分呢?
「信實」之信仰,就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一個思想觀念,就產生一個境界,而且是可重複驗證的,可信靠的,因此當我們覺得不滿意時,就能次次回回的加以修改,藉由看清事物變化的真相,改變思想觀念,使苦難之磨減少,快樂之境增加;而「執障」的信仰,卻告訴我們世界只能有一種選擇,如此,就可能常會陷入自己預設的陷阱中,而難以轉圜,又如果連思考體證的工作也沒做,只按照自己舊有的習性、觀念去解釋教義教條,那就會造成反面成長。因此,面對信仰的態度,就能影響我們一生的成長。
信者,「信實可用」,有信用,可信靠,可重複驗證,是物質科學的基礎,也是心靈科學的基礎。有如此的穩固定則,自然就能產生「信仰」,與「執障」之信是不太一樣的。
然而,所有具「執障」之信仰,也都可心靈驗證,故也都有很強的行動力,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有所謂的十法界,這兩者究竟要如何分呢?
「信實」之信仰,就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一個思想觀念,就產生一個境界,而且是可重複驗證的,可信靠的,因此當我們覺得不滿意時,就能次次回回的加以修改,藉由看清事物變化的真相,改變思想觀念,使苦難之磨減少,快樂之境增加;而「執障」的信仰,卻告訴我們世界只能有一種選擇,如此,就可能常會陷入自己預設的陷阱中,而難以轉圜,又如果連思考體證的工作也沒做,只按照自己舊有的習性、觀念去解釋教義教條,那就會造成反面成長。因此,面對信仰的態度,就能影響我們一生的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