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讀者 黃文鶯 師姐 閱讀《大道心燈》後 心得分享~
後學自2008年開始學習大道系列叢書,從中挖取到不少寶藏,很是歡喜。現把從大道系列叢書第一冊《大道心燈》中挖出的寶藏及自己的感悟與各位前賢分享。望能得到各位前賢的指教。
後學 黃文鶯 2011-8-17
大道心燈感悟
心德,乃是人心性中原本即有的天真德性,亦為良心本性。若無此心德,即難成世界。三字經曰:“人之初,性本善”,此性善就是德之本身,非外求所得。
每個人的先天德性原本都是相同的,只因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心性,有了不同的思維、不同的選擇和不同的作為,從而生出不同的遭遇,因此各人的命運也就不盡相同。
養性修德者,即是將此德性回復原來。心德真性靈明,人生於世方有立足之根本。德乃萬福之源,無德即無福,要想有良好的命運,就必要保持德性清明、心念純正。心念端正,必善念隨身,身行必正,自然就會有好的命運。即使有災禍來臨,善念產生的善氣也會化險為夷,將災禍化解於無形。
修身
現代人為名為利日日而忙,夜夜而盲,無法定下心來修其靈性,更不要說修身。若無修身,則會因此身軀而造罪,所以修身乃人生一大課題。古雲:“鼓不打不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修不知義”,可見修身之重要。
人能修身,必能養性,由性靈中去養冶,再由養冶中去修身。修身第一要件必須從念正而起,若無念正做基礎,所思則罔,所行則殆,必產生惡果。
孟子曰:“人異於禽獸幾稀”,那是因為人有智慧,為萬物之靈。人能思考,人能轉物,若人不修就會造成物來轉人。一個國家若有半數國民能修持,其國家之善氣充彌,災殃(禍)當然就會遠離。
修心
心轉念馳,奔走四方,修心之根本要由自性中去體會,于體會中再行持。可惜眾生皆忙於功利,不忙於心性之追求。致使自性日日蒙塵,無法清明,無法去體會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了什麼?
心能主宰人的行為,心能讓人上天堂,亦能讓人下地獄。人有所行為都是因心念而起,此行為若能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則于人生中必有美好的將來。否則若只圖利益自己而損害人民群眾(他人),其惡則轉成業因而發芽,俟時機成熟之時,其惡果就由自己來承受。
所以人應瞭解善惡因果法則,要在心性中求取覺性。在起心動念之初,就要覺察此是善念還是惡念,知道何者該為,何者不該為。
一如
2008-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