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www.holyheart.org.tw, www.holyheart.com.tw, Taiwan
TEL:+886(0)33788755 ; FAX:+886(0)33787652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融合與發展:以台灣民間信仰儀式變遷為焦 (一)


by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 系主任 張家麟教授 2008.6.11



一、宗教儀式融合主義

古老的華人民間信仰儀式仍然存在於現代科技昌明的台灣島上,乍看之下這是自然而然歷史發展的結果,仔細探究可能另有蹊蹺,存在華人祖先或當代宗教領袖的人為智慧選擇。
民間信仰儀式得以歷久彌新,經常與其存在的社會、文化因子結合,才被信仰者廣泛接受,這種儀式與社會、文化結合的現象,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普遍存在,稱之為「宗教儀式融合主義」(Syncretism of religious ritual)。

西方基督宗教移植到非西方地區的文化社會後,其宗教家為了使它的宗教儀式和全世界各地文化連結,而產生儀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經常隱含「本土化」[1](localization)的現象。例如,天主教在1960年代的「梵二改革」[2]會議就同意採用各地區的語言來舉行彌撒儀式,不再堅持使用拉丁用語。(張世澤、張家麟:2008:148;吳飛,2005)傳到中國也同意在清明時節祭祖時,和華人祭祖的文化緊密結合用在彌撒儀式中。目的無非希望本土化之後,有利宣教而擴張宗教信仰人口。可以說幾乎外來宗教要在本地的文化、社會立足,必需採取融入當地文化的策略,比較容易宣教。以「山達基教會」(Scientology)在全球的宣教來看,其教會領袖為了使宣教事業順利,在開拓「有限的宗教市場」時,同意加入該教會的信徒保留原有宗教信仰。(陳道容,2005;張家麟,2005;張家麟,2005a)不只山達基教會採取融合主義,台灣最大的佛教新興教派慈濟功德會,也不排斥慈濟委員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只要認同慈濟證嚴法師的理念,就可以成為慈濟的信 徒。這種跨宗教的現象,自古以來就出現在華人社會當中。例如,在唐代中國佛教天台宗智顗大師與北派禪宗神秀大師為了使佛教得以順利開展,都接納了當時民間流行信仰的關公,將其視為釋迦牟尼佛祖的護法神稱為「迦南尊者」。(胡小偉,2005;25-26;朱浤源,2002;192-193)到了宋朝道教也將關公納入其神譜。

至於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東南亞印尼地區也出現過宗教儀式融入當地社會的既有文化的現象,當伊斯蘭教傳入到印尼時,印尼殖民地流傳下來的文化及印尼本身的原有文化都可以反映到伊斯蘭禮拜儀式中,伊斯蘭禮拜儀式並非原汁原味原有的儀式。(蔡宗德,2006)

在當代台灣社會仍然存在不少古老民間信仰儀式,像扶鸞、禮斗、收驚、聖誕、祭祖及叩問等,這些儀式普遍存在於各地區的廟宇,廟宇主持人常態性的用此儀式服務信徒。仔細理解這些儀式,發現已經和原有儀式的意涵脫鉤,產生現代社會的新功能;也有些儀式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在不影響其本質的基礎下,使儀式簡化或現代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土化是相對於「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當世界各地區的交流天涯若比鄰時,就可能有比較強勢的文化影響比較弱勢的文化,形成世界各地區人民擁有共同價值、組織、政治制度,使用網路、交通、傳播科技,欣賞共同的政治明星、影星、歌星、球星,立即擁有即時的全球各地新聞,這種現象可稱為全球化現象。然而,相較於全球化的共同價值、制度、消費行為,全世界各地區的不同膚色民族所建構的不同文化差異性,仍然存在相當的鴻溝。這種堅持自己文化的特殊性,可稱為本土化現象。(John Tomlinson,2007;David Held,2007)
[2] 天主教「梵二改革」起於1962年止於1965年,前後歷經168場會議,會議結論為1.彌撒儀式本土化,放棄拉丁用語,改用各地方語言;2.擴大信眾參與屬靈恩寵,反對由教會神職人員壟斷,採用民主的風格讓信眾參與,包容不同的神學、善會組織、性別參與及宗教實踐活動;3.反對生育控制,反對墮胎行為,鼓勵自然生產;4.促進不同宗教的對話與不同神學立場的對話天主教會願意理解其他基督新教教派,承認教外能有救贖的可能。(McBrien,1994:8-9;Rich,2002)

沒有留言: